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了城市地区在经历地震、海啸、飓风或恐怖袭击等重大灾害后如何进行恢复重建。
《重大灾害之后:六个国家如何实现社区复苏》一书由Laurie Johnson和Robert Olshansky所著。作为咨询顾问,作者有机会对世界各地灾后恢复工作追踪研究,学习了如何通过规划使社区恢复并进入更佳状态。
报告指出了从重大灾害中恢复的六个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新西兰2010年和2011年的坎特伯雷地震;日本1995年的神户地震和2011年的日本东北部地震和海啸;印度2001年古吉拉特邦地震;印度尼西亚2004年的苏门答腊地震和海啸;美国2001年在曼哈顿下城发生的9.11恐怖袭击,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和丽塔飓风,以及2012年的桑迪飓风。每一个政府都面临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不得不平衡快速和审慎、修复和改进之间的紧张局面。
重大自然灾害的余波可以永久改变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命运。灾后重建为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机会:通过改善建筑和设计标准,更新基础设施,创建新的用地布局,重塑经济并改善治理。如果做得好,重建措施可以帮助打破与灾害相关的影响和损失周期,并提高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弹性(resilience)。
到目前为止,关于如何做好恢复工作很少有系统的知识。当巨大的灾难袭来,领导人通常勉强应付,边干边学。作者指出,考虑到灾后恢复经验越来越多,是时候整理并总结常见的教训了。
通过研究这些案例,作者提供了以下恢复建议,反映了一套核心原则:
1.信息为首,利益主体参与保证足够的透明度。
2.加强现有政府结构和系统以促进信息交流与协作。
3.强调数据管理、通信、透明度和问责制。
4.计划并行动,同时涉及持续的监测、评估和纠正。
5.把通信和规划的成本编入预算。提升资格并授权离灾害最近的政府层级实施行动。
6.避免居民和社区的永久搬迁,除非是在公共安全与福利都处于危险之中的罕见情况下,也必须在居民的充分参与下决定。
7.虽然速度很重要,但重建不应该是一场竞赛,不要匆忙。
一场重大灾害后的恢复过程总是复杂的,需要很长时间,对于受到影响的居民而言从来都发生得不够快。然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善:从一开始就设置更现实的期望,快速和公正地恢复社区和经济,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过程中来,改善已有的问题,确保长期恢复工作的治理,减少未来灾害的风险。提前思考应对未来灾害的策略可以提高社区弹性,这是社区从极端事件中生存、适应和恢复过来的能力。
Laurie Johnson是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师,专攻灾后恢复和灾难风险管理。她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客座项目科学家,担任美国地震减灾国家咨询委员会主席,是极端地质灾害调查组织的指导委员会成员。
Robert Olshansky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城市和区域规划系教授兼主任。他的教学和研究包括了土地利用和环境规划,重点是自然灾害规划。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灾后恢复规划、地震风险规划与政策、山坡规划和滑坡政策以及环境影响评估的文章。
《重大灾害之后:六个国家如何实现社区复苏》将对城市规划师、地方政府官员、城市政策相关的州和国家政府,以及救灾组织有所帮助。这份报告是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针对气候变化所致极端天气事件的规划与恢复的系列出版物之一。
(译者:曾馨漫;校对:刘志)
文章来源: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简报《重大灾害之后:六个国家如何实现社区复苏》链接:http://www.lincolninst.edu/pubs/3679_After-Great-Disa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