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16年11月4-6日,由北京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联合组织的北京论坛(2016)分论坛“世界文明中的巨型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在京举办。本次分论坛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大-林肯中心和首都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巴西、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的3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世界文明中的巨型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分论坛由四个主题演讲,一席对话和五个专题组成。近期本公众号将陆续推送与会嘉宾的观点,敬请关注。
“世界文明中的巨型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分论坛系列讲稿之一
叶嘉安院士谈“特大城市群的管理与城市规划”
香港大学的叶嘉安教授通过巨型城市以及巨型城市区的含义阐述,以及影响巨型城市发展的因素分析,结合历史经验和中国现状,具体分析了特大城市群的管制以及城市规划相关问题的看法。
城市、都市区、巨型城市、巨型城市区以及特大都市区这些相关概念很难界定。在过去,有学者提出“都市”的概念,认为都市是超越一个大城市,由两个城市合并而成的大的区域。超大城市则是巨型城市,巨型大都市的组合。叶教授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最小的单位,主要环绕中心城区形成;大都市区则在中心城区的外围增加城郊区域,在城市的基础上再扩大一定领域;巨型城市是在大都市区的基础上,涵盖城市边缘地区;最后由两个及以上相邻的巨型城市相融,涵盖一定农村地区即形成巨型城市区。
叶教授认为巨型城市区包含了大城市、保护区还有一些大量的城市农村地区,未来应当还会有新的相互联系的小镇包含在内。比如像美国的纽约-纽瓦克市-泽西市组成的城市区,荷兰地区的阿姆斯特丹地区,以及我国的珠三角地区等等。未来,全球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巨型都市区,这些城市区呈现出高度城市化,由多个行政管辖区管辖等特征。
巨型城市区域发展至今,不乏重要的推动因素。随着城市化和城市扩张进一步加深,汽车以及高速公路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带动城市之间还有郊区之间的接驳,都成为影响巨型城市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以中国的珠三角地区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起,珠三角地区各个城市的用地扩张以及人口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不断推进佛山、广州、深圳以及东莞这些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交通运输技术不断进步、公共汽车以及火车的需求增大,最终共同驱动珠三角地区巨型城市区形成。
除此之外,新兴的一些高科技也在不断对都市区的发展带来显著影响。比如高铁、时空压缩,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等等。高铁可以显著的压缩时空距离,减少许多时间和交通成本;Uber等智能产品通过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从而影响城市以及巨型城市的发展。
除上述因素之外,精明城市的发展也是一大重要因素。最初在数字城市的发展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和遥感技术,打破局域网的束缚,产生智慧城市的概念。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精明城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正是说明随着时间的发展,在电子通信技术上所取得的进步越来越多,最终推动我们城市的发展。
无论是精明城市还是智慧城市很大程度上都需要考虑大数据。GPS的跟踪系统,手机的定位系统,智能卡的数据都属于大数据的范畴,利用这些大数据可以了解人们出行的各种位置信息,是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
大数据支撑下的智慧城市会影响我们商业运作模式,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整个城市的形态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在家网购的方式会影响到整个商业购物空间的布局,商场不再是购物的主要场所,成为餐饮中心;同样在家购物也会影响人们购房的方式,改变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
提及城市规划意味着人类的活动是需要空间的,因此空间的利用则需要空间的规划来保证利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在未来10-20年间预计城市规划会出现许多大的变化,进而也会影响到巨型城市的发展。
城市管理的问题是巨型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智能的技术管理方式,可以做到更好的城市区域管理和治理。智能科技可以扩大我们的管理区域,改变对办公场所,购物空间和其他空间的需求和位置,同时在区域信息共享以及议价上均有较大潜能表现。但是,智能技术不能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比如管理破碎化,出现一个地区存在多种制度体系的可能;城市间对中央政策支持和资源分配的竞争;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以及污染和外部性等问题。
叶教授介绍了区域的协调和协作的相关国际经验。区域协作应包含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规划以及环境规划等方面。例如在上世纪60年代时构想出的关于成立政府委员会的概念,在环境规范方面的协作产生较大的帮助。另外“美国2050”计划之中提出分层级的规划和管理体系,不同层级的委员负责不同内容从而保证区域的协调有序。
中国许多区域战略规划都是由上级政府来指导区域转型,采取从上到下或者是从下到上的规划方式。如首先由国务院制定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定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以及禁止开发区域这四大区域用地。各省和各城市被要求遵照这四大区域对相应地块进行划分,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是受到上级政府把控的。
中国的巨型城市区域发展首先面临破碎化的区域规划和治理体系带来的挑战。现有的体系中包括国家发改委、建设部以及国土资源部等其他部门,各省市县也都有自己的委员会,他们也会在各自的区域规划中有不同的侧重点从而可能会导致一定的不和谐问题。其次,自上而下的战略规划,无疑会培育激烈的政治环境,同时地方利益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一定的削弱。再者,区域计划通常会增加区域的不平等问题,最终阻碍城市的发展。
演讲人:叶嘉安博士,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整理者:金璐璐,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201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