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工业用地,土地城市化
内容简介
以土地为中心的城镇化是近2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城市土地扩张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城市土地扩张迅速,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工业用地的扩张尤为迅速,城市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比例居高不下,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低下。因此,本书拟回答的科学问题是:中国城市工业用地快速扩张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中国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回答好这两个问题,对于促进国土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贯彻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具有显著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转型期中国城市工业用地利用,需要首先理清其制度变迁过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了保护耕地、保障发展,中国在工业用地制度安排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从多方供给转向地方政府垄断供应;二是从无偿使用转向有偿使用;三是从协议出让到招拍挂出让;四是逐步实施和完善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标准;五是形成以工业用地为核心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体系。但是,由于工业用地制度存在的内在缺陷,以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诱导,中国工业用地配置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土地市场价格扭曲、地方政府低价供给工业用地;地方政府过量供应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低下;工业用地囤积和土地投机现象频现等。
现有文献将地方政府低价、过度出让工业用地的动机总结为两种假说:其一,地方政府以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吸引制造业投资,推进“廉价工业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谓之“土地引资假说”。其二,地方政府以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吸引企业投资,进而形成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促进本地三产发展,从而高价出让商住用地,进而获得高额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使用土地出让金投资基础设施等,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谓之“土地财政假说”。可以看出,现有关文献主要透过地方政府及其行为这一视角展开的,强调地方政府作为土地供给方的土地供给策略及其后果。然而,仅仅强调地方政府的角色,显然忽略了工业用地利用的另外一个行为主体——工业企业的角色,因此也就难以全面理解工业用地利用的完整过程和内在作用机理。
因此,本书尝试基于地方政府-企业关系视角,构建包含地方政府干预和企业政治关联在内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转型时期城市工业用地进行了研究。具体来说,本书从地方政府干预和企业政治关联两方面,论证了基于地方政府-企业关系视角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转型期中国工业用地扩张和利用效率的解释力。从宏观尺度,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干预与企业政治关联及其相互作用对工业产业用地扩张的显著影响,是对中国城市土地扩张研究的延伸与深化。从微观尺度,应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指出地方政府、企业及其互动关系对企业用地行为,尤其是企业用地可获得性的显著影响。将开发区设立视为地方政府-企业关系的核心变量,发现开发区设立是导致工业企业用地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作者简介
黄志基,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获博士学位。兼任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为产业、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研究领域包括国土规划与管理、城市与产业经济、城市财政与可持续发展等。
贺灿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1年毕业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研究领域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地理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