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专题丨北大-林肯中心的未来展望

2017年10月11日
关于我们的活动

undefined

George W. McCarthy
本文是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季刊
Land Lines
2017年10月院长致辞


我们将在今年10月14日庆祝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我们亲切地称之为北大-林肯中心或PLC。


为了纪念这一特殊时刻,我们推出了本期《土地政策》(Land Lines)专题,介绍北大-林肯中心在中国开展的一系列城市与土地政策研究工作。尽管短短的一期专题无法覆盖北大-林肯中心关注的广泛领域和问题,我们依然希望其中的故事能展示其研究工作的关注点和严谨性。自成立之日起,北大-林肯中心对中国土地政策始终保持着观察与参与。鉴于过去十年的经验总结和趋势观测,我想在此分享对北大-林肯中心未来的展望。同时,我们邀请了林肯研究院前院长Greg Ingram博士对林肯研究院在中国的业务进行回顾和总结。北大校长林建华博士和Ingram博士都是北大-林肯中心的重要奠基人,中心成立于2007年10月,即有赖于两位的玉成。

过去十年称得上是中国辉煌历史上非凡的十年。十年前,中国的GDP年增长率是14.2%,几乎达到了改革开放后的顶峰,实际GDP平均增长率保持了长达25年的两位数的增长势头。这个增长率是全球GDP增速的两倍多,不但稳固了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如今更是直逼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宝座。

不可否认,这个增长的动力之一是土地。各大城市的产业扩张得益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土地融资推动了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国已有100多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级大都市”多达15个。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数据,2007年时人口超过千万的中国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

近年来,经济动力减弱,政策制定者也适应了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的“新常态”。即便如此,这个增速仍是全球GDP增长率的两倍,中国的经济规模预计在下一个十年还将翻番。过去几十年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重大迁移。2007年北大-林肯中心成立,正值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每年新增2000多万城市居民。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从1980年的20%上升至2007年的45%,再到今天的57%。2020年,这一比例预计将会增至60%。北京、上海、深圳等超级大都市是吸收新增城市人口的主力军。

7519

北京论坛(2016)分论坛二:世界文明中的巨型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

(左起)Kate Austermiller、刘志、George W. McCarthy、贺灿飞、金涛、石心蕊
图片来源:PLC

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大规模的城市移民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不过有些结果也在意料之中。例如,一线超大城市的迅速扩张呈消退态势,许多青年人才开始迁往二三线城市。对近期迁移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触发迁移的四大原因包括:大城市住房成本飙升,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空气污染以及父母养老。北大-林肯中心未来还将持续观察和追踪这一迁移趋势,挖掘其对一线大城市、以及接受新移民的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和住房政策影响。

作为过去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房地产市场如今却可能成了经济增长的阻碍。高涨的房价成了快速上升的中产阶级寻求长期投资收益的投机工具。过去由于房地产开发对GDP增长有着推动作用,所以国家政府鼓励这种投资。然而,许多城市都面临着问题:居民买得起的住房越来越少,身为刚需的首次购房者被高房价挡在门外。随着土地改革对土地融资的抑制,许多城市土地融资不断减少,房价迅速飙升。“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也是中央新政策导向释放的信号之一。与此同时,开始限制信贷,冷却住房需求。北大-林肯中心未来会持续关注住房领域,致力于帮助实现行业“软着陆”。

中国早年的城市化进程与其他国家一样伴随着迅速减少的贫困和不断加剧的不平等现象。不过,中国的情形与国际模式又有差异:从1980年代到2010年,基尼系数代表的不平等现象一直稳步上升,在2012年后又逐年降低。这并不是转型中的中国打破常见发展模式的唯一表现。中国擅长研究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而打破常见历史发展格局的习惯正是这种能力的证明。在此过程中,北大-林肯中心致力于把其他国家的经验带到中国的实践中。

过去十年,北大-林肯中心总是灵活迅速地调动林肯研究院全球网络中的国际专家,为中国的政策探讨做出了积极贡献。接下来的十年,我们也期望在财产税、城市财政、土地政策、住房政策和土地保护等专题领域里,继续以这种方式响应政府与机构同行的高层国际交流需求,合作的政府部门包括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国税总局、中国土地测量规划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

在房地产税法、房地产价值评估和地方税务管理等领域的知识传播和政策建议方面,北大-林肯中心在十年间也有特殊贡献。尽管中国今年还没有计划出台房地产税法,但要求出台房地产税的政治压力与日俱增,必将产生对实施新税法的技术支持需求,特别是小城市,特别是在房地产价值评估和征收管理体系等方面。北大-林肯中心将推动无人机技术和产权登记数据相结合的研究,为技术能力较弱的城市快速建立地籍系统,减轻市政府的行政负担。同时,北大-林肯中心还将探索其他土地增值回收工具的适用性,例如将可谈判的开发商义务用作地方政府建立财政基础的手段。

为节能减排,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领先者。“绿色增长”的导向成了政府新政策的显著特征——更加重视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质量,而不仅是数量。例如,“海绵城市建设”展示了国家承诺使用绿色基础设施改善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决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前,政府会先选择特定城市试点该项目,这也是目前引入许多新政策的惯例。北大-林肯中心会参与这些试点项目,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在该项目全国部署前提出一些政策改进的建议。

刘志、 Allan Cochrane、George W. McCarthy、 Robert Yaro和 Peter Wallace在北京论坛(2016)分论坛二上讨论“如何管理巨型城市发展”。

图片来源:PLC

通过学术研究、知识传播和国际交流等输出方式,北大-林肯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北大-林肯中心的旗舰课程——“培训培训者”(“Training the Trainers”)十年来汇聚了数百名城市与土地方面的学者专家,未来这也仍将是我们在中国拓展学术和政策网络的主要途径。我们与许多学者和政策决策者合作,这样的情况虽对资深学者有利,但却加剧了中国研究经费体制的不公平,使得众多年轻学者只能获得非常有限的资金。因此,我们决定通过国内研究基金重点支持青年学者。依照董事会提议,我们计划聘请资深学者来指导年轻学者,从今年开始聘请兼职的合作研究顾问,对项目进行指导和监督,培养年轻学者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此外,我们还将邀请北大-林肯中心青年学者、研究生或合作学者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位于美国麻州剑桥的林肯研究院做研究,与林肯的研究人员紧密合作。这些努力旨在不断补充我们的学术和政策网络,持续为中国提供服务。

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对北大-林肯中心所做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土地和土地政策在过去十年中国空前的转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此我们感到惊叹和敬畏,其中当然不乏挑战,有时甚至令人无从措手。我们十分荣幸有机会与北京大学达成合作,感谢北大远见卓识的领导,希望通过我们未来的共同努力,寻求方法,寻找答案,一起解决与土地相关的最棘手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相关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