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论坛2017丨石楠教授谈“包容性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2018年03月21日
PLC新闻


全球时代的城市价值、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分论坛系列讲稿之一

石楠教授谈“包容性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undefined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石楠教授从城市规划师的视角解析中国包容性城市的规划经验。本次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包容性的概念;第二部分阐述了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着重探讨城市规划领域存在的新挑战;第三部分则是从规划师的角度,探讨未来包容性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应对措施。

石楠教授首先从包容性概念在中国的发展谈起,介绍了包容性的含义。与国际上理解的包容性概念不同,中国包容性概念的核心就是共享和共建。所谓共享就是让老百姓平等地享受发展成果,共建就是强调发展要靠人民,共享共建就是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经济社会政治等协同共进的包容性发展,首先在制度安排方面,要构建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力量积极性的包容性制度框架;其次,公共管理方面,要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部门分工协作、互补互动的包容性治理结构;最后,公共服务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包容性创新服务体系,努力做到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介绍了中国包容性概念的含义之后,石楠教授阐述了当今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中国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第二个挑战就是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现象突出,包括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不平衡、经济发展质量与速度失衡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失衡等,给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三个挑战是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挑战,当今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达/中等发达国家接近了,但是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日益凸显,且收入分配的差距虽然有所缓解,但依然处于高位。第四个挑战是当今城市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增加,带来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的巨大挑战。还有一个挑战是以人为本面临的问题,包括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需求变化等等。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石楠教授从职业规划师的角度,总结了包容性城市规划的国际经验,并提出了促使中国城市朝着更加包容性方向发展的具体措施。首先,确立城镇化过程中的价值导向:倡导公平、加强社会建设以及多元价值;其次,实现对城市发展的刚性控制,守住资源环境、贫困群体、公共财政以及机会均等这几大底线;再次,要调整城市规划的思路。城市规划要致力于格局重构,重点是提供公共产品。城市规划自身也要实现转型,充分发挥利益协调平台的作用,实现范式转型,增强规划主体的多元性,也要增强其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最后,石楠教授指出,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包容的核心是坚持人民性。因此,城市工作的着眼点要转移,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与否,最终需要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度量。工作重心也要转变,关键要满足贫困阶层、弱势群体的需求。此外,工作思路也要调整,让利益各方真正参与到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当中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表达意愿、参与决策,实现权利、机会和规则的公平。

演讲人:石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本稿根据现场记录和PPT整理而成)



相关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