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徐晋涛教授在环境视角下探讨中国的城市转型,介绍了未来中国经济向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相关观点。
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和投资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未来,中国经济的大部分增长将来自于消费,其背后的机制就是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目前还面临一些政策障碍,如果能够消除这些障碍,城市化水平预计将增加20%,这会提升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倒逼供给端转型升级。所以,从供给的角度来说,中国经济需要向绿色和低碳路径转型。
2. 碳排放与中国经济增长
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诸多探讨。其中,Krugman和Young两位学者认为高投入、低生产率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目前,学者们更多地关注劳动力的投入及其变化,如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遇到刘易斯拐点等对经济增长与转型的影响,而忽视了环境要素的投入。
在正式探讨中国环境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前,了解全球及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十分必要。如下图1(上)所示,1990年至200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缓慢增长,但在2002年后急剧上升。图1(下)展示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1990年至2002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缓慢地增加,但在2002年后表现出异常高的增长。与预测趋势线相比,中国201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了近40亿吨。可以看出,2002年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中国带来的。因此,转型至绿色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整个世界也非常重要。
图1 1990年至2010年全球(上)与中国(下)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片来源:2015巴黎气候峰会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自由贸易使得中国能够利用竞争优势从世界市场中受益。环境要素是中国的竞争优势之一,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图2展示的是中国1978年至2014年的贸易额、GDP和二氧化碳排放量。2002年至2008年,贸易额、GDP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步增长,表明这三者相关联。
图 2 1978年至2014年中国贸易额、GDP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3展示了1960年以来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GDP和二氧化碳排放量。2002年后,中国的GDP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快速上升。然而,2002年之前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如美国、欧盟国家等,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稳定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那么中国是否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呢?
图 3 1960年以来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GDP(上)和二氧化碳(下)排放情况
为了探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其他国家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徐晋涛教授采用了碳排放预测模型。因为无法观测到如果中国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所以使用综合控制法进行反事实预测,即将研究对象所在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集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加权求和,从而得到与研究对象等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图4(上)和4(下)分别是中国和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实线是实际值,虚线是预测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成为各自最大贸易伙伴,这造成中国碳排放的增加和美国的下降,说明污染天堂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
图4 中国(上)和美国(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实际值与预测值
接下来,对不同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出口额的关系作分析。由图5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中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如电子仪器、中等机械和仪器等的出口有显著推动作用,但这是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那为什么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入世之后的增长远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呢?通过比较两个产业的碳足迹(图6),可以发现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碳足迹水平明显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意味着环境要素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超过劳动力。
图5 1997年至2011年不同行业出口额(上)与碳足迹水平(下)
图6 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额(上)与碳足迹水平(下)
在此基础上,徐晋涛教授做了出口行业的增长计算,模型的因变量为年出口额,核心变量为碳足迹,控制变量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由表1和2可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变量的弹性都有所增加,但是碳足迹的弹性更大,环境要素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为45.5%。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会从奇迹化增长变为正常增长。中国过去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是因为生产要素市场存在价格扭曲。由于中国缺乏有效的环保政策,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免费的,使得环境要素比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
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环境要素,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实现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其次,在政策上,应设置环境税、碳税和碳交易市场等,修正要素市场特别是环境要素市场的价格扭曲。此外,还需强化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使中国未来的出口更加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廉价的环境要素投入。
低廉的环境要素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其二氧化碳排放量随贸易额和GDP的增加而快速上升,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碳排放量却逐渐下降,说明中国存在污染天堂效应。资本密集型产业比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更高的碳排放量,所以也获得了更多的收益。在未来10至20年内,公共政策应通过环境税和碳税等手段消除环境要素市场的价格扭曲,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绿色低碳化发展。
(本文根据演讲现场纪录和ppt整理而成)
演讲人:
徐晋涛,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政策、农村土地利用变化与温室气体减排等。
整理者:
徐青文,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2020级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