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pf和Gibrat定律的中国城市化动态分析”讲座顺利召开

2014年05月28日
讲座

【2014-05-28】2014年5月27日,应北大-林肯中心之邀,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UNR)商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宋顺锋先生在北京大学做了题为“基于Zipf和Gibrat定律的中国城市化动态分析”的专题报告。报告吸引了来自北大及多所周边院校的师生和社会人士聆听,并积极参与讨论。

讲座中,宋教授通过分析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历程,指出中国目前的实际城市化水平低于应有的城市化水平。而纵观之下,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动态的变化,其中政策的影响至关重要。从19世纪50年代到1978年,中国城市经历了起起落落的发展,但总体出于较低水平。1978年到20世纪末,在“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中、小城市”的政策下,中小城市的数量激增。21世纪起,中国提出要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始重视大城市的中心作用。2012年以后,中国开始重视城市化的质量,发展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从土地的城市化转向认得城市化,从外向城市化转向内向城市化。

基于Zipf定律,宋教授分析了1984-2010中国城市的规模分布变化。研究发现,在2000年前,中国的城市规模趋于平均化,而在2000年后,城市的规模趋向差异化。运用Gibrat定律[2]检测中国的城市发展,发现1984-1990城市规模与城市增长速度呈负相关,1991-2000趋势变得更加显著,而2000年以后这个趋势变得不再显著。宋教授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政策对城市发展有很大影响,2000年前“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政策抑制了大城市的发展。反观Gibrat定律对于世界其他城市的发展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城市增长速度无关,说明“控制大城市”的政策违背了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对城市的发展是不利的。

讲座后的互动环节中,在座师生向宋顺锋教授提出关于数据统计口径、大中小城市发展的差异等一系列问题,宋教授一一做出了精彩的阐释,交流氛围热烈。

 

宋顺锋简介:

宋顺锋博士现为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UNR)商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并于1992年获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

宋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城市经济学、交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已发表杂志学术论文50余篇(SSCI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英文书集6本、中文书集3本;发表论文集文章40余篇。现任北大-林肯中心访问研究员,天津市“干人计划”学者,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访问研究员或兼职教授。

 

(供稿人:北京大学 刘颖  校对:北大林肯中心 赵敏)

相关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