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应北大-林肯中心之邀,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前院长梁鹤年教授在北京大学做了题为“西方文化基因与城市规划”的专题报告。报告吸引了来自北大、清华等高校上百名师生的聆听,并与梁鹤年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交流。
在讲座中,梁鹤年教授结合在国外求学、生活的切身经历讲述中西文化的差异,生动有趣,颇有说服力。例如,他回忆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期间,他用“起承转合”的中国式写法开展论文写作,完全不符合美国社会学研究范式,导致他第一篇论文易稿3次。“我以为我到了国外去应该能够投入国外生活,学习他们的文化。慢慢才发现,洋,很难中用。”他后来明白,要学习外国经验必须先透彻研究外国文化。“洋为洋用,中为中用。之后如果有机会,洋用才能转为中用。”
梁鹤年教授按照历史脉络梳理西方文明发展史,从源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五个阶段,分析探究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他指出西方文明的第一组文化基因是“唯一、真”,即对真的追求、对真的唯一;第二组文化基因是“泛人”与“个人”,即平等与自由。其中,柏拉图 “恒”、“义”的哲学思想对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于城市规划,梁鹤年教授认为城市规划本身是种“信仰”,需要我们对“恒”和“义”进行思考。这些理念对于城市规划的启示就是要好好的安排城市各种功能的“五伦之序”,即孰先孰后、孰轻孰重;以期减低城市功能在空间“分配”上可能遭遇的“七情之困”,即谁喜、谁怒、谁哀、谁惧、谁爱、谁恶、谁欲;然后,好好疏导“七情之困”,即谁应慈、谁应孝、谁应良、谁应弟、谁应义、谁应听等,以期达到在空间使用上的“十义之举”,即城市功能运作在空间上的和谐。
报告后的互动环节中,在座师生向梁鹤年教授提出了一系列西方文化根源、中西文化比较的问题,梁鹤年教授一一做出了精彩的阐释,交流氛围热烈。
梁鹤年简介:
梁鹤年,加籍华人,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院长,教授。1970年毕业于中国香港大学,1976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硕士学位,1982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硕士学位,1985年获得英国雷丁大学土地开发与管理博士学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从1986年开始在《城市规划》杂志主持相关栏目,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专著《简明土地利用规划》已被列为加拿大规划专业学生的教材。他在加拿大组织的“国家公共不动产高级官员论坛”、“企业地产高级研修班”、“大使论坛”在加拿大和亚太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学术号召力。2003年入选《加拿大名人录》。除城市与区域规划外,他还在科技、经济、资源等多方面为中国的发展出谋划策。2002年中国国务院将外国专家的最高奖——国家友谊奖授予梁鹤年先生。
(供稿人:北京大学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