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论坛2016丨仇保兴博士谈“超大城市卫星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2016年12月08日
研讨会

“世界文明中的巨型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分论坛系列讲稿之三


仇保兴博士谈“超大城市卫星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undefined
国务院参事仇保兴博士就超大城市有机疏散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提出自己的观点。

仇博士表示,五千年城市发展史的过程主要围绕着三个目标,城市居民幸福、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在整个城市发展理念中出现了三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120多年前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主要是针对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病,要用田园城市来解决。第二个里程碑是波兰籍的规划学家沙里宁提出的特大城市有机疏散,根据这个理论,英国和法国开展了新城建设,形成了风靡全世界的新城运动。这个新城运动就是解决超大城市的空间疏散,围绕着生活更美好、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这三个目标。直至上世纪末,人们发现城市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出城市最终要向生态城市发展,这是工业文明中人们对城市认识的第三个里程碑。

英国和法国根据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进行新城建设,历经三代。第一代新城人口规模在2-5万左右,基本没有妥善安排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造成巨大的钟摆式城市交通,最终实践失败。第二代新城人口规模达到15-20万人,就地解决了50%的就业岗位,减少了50%的城际交通问题。第三代新城人口规模进一步增加,为20-30万人左右,就业岗位基本上能够在新城内创造,实现职住平衡,既保证了新城的经济活力,又可削减对老城的交通压力。以上这些卫星城的经验教训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被一些城市政府采纳吸收,然而仍有些城市政府没有吸取经验教训。例如北京曾出现很多居住组团,上世纪90年代,回龙观和天通苑等居住组团都分别达到三十几万人,然而基本上没有就业岗位安排,这种做法不可取。

仇博士同时引用厦门一个软件园区的大数据案例,展现大数据用于城市分析的便利之处,可以作为超大规模城市的诊断方式。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有三重目标。第一是空间目标,为实现空间目标,首先需要保证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建成区用地扩张应当受到一定限制。围绕中心城区建设若干个卫星城,由这些卫星城组成一个系统。在系统之内应有绿带和其他开敞地将居住区隔开。居住区、工作区和基础设施功能布局合理,各功能区之间有良好的交通连接,人们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第二是社会目标。田园城市的建设需要利用公共政策控制土地价格、减少房客的房租压力,并且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通过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霍华德认为社会目标与空间目标同等重要。第三个目标是管理组织目标,应该建立有约束力的城市建设规划,同时在规划指导下审查建筑方案,通过这种审查制度影响城市的基础细胞,同时政府应该成为公共设施的承担者,从而保证公平。在当时,由于高利贷的存在,霍华德也提出要限制高利贷的利息,以扶持建立各种各样的企业。

从实践经验来看,英国和法国在有机疏散的问题上,建设思路有如下差异:

1、目标差异。英国为了控制伦敦城市规模,在中心城市以外的一定距离范围内,选择某些适当的地点建新城,在新城设置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住宅及其他设施,以吸引大城市的产业和居住入驻,使之逐步形成自我平衡的新城镇。而法国的新城建设从解决大城市的矛盾出发,旨在解决巴黎中心城区第三产业不断膨胀的困境,将新城作为整个大城市地区的一个磁极,在开始规划时就注重景观设计,拟将中心城区内的商业机构、文教团体等吸引出来。

2、中心差异。与英国卫星城仅注重工业发展不同的是,巴黎新城创建了功能综合的现代化新城中心区,把行政管理、商业服务、资讯产业以及文化娱乐设施等多项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功能齐全、设计新颖、并能体现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新城中心区内。在其周围建有大量及多样化的住宅和商店等,使新城的居民在就业、文化娱乐和生活方面能享有与在巴黎中心城区等同的水平。

3、选址差异。英国在新城建设考虑的是控制大城市的膨胀问题,避免新城的发展与大城市连成一片,或者防止人口过分集中在伦敦。而法国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巴黎大城市当前发展的分流途径问题,认为新城与巴黎大城市之间不可避免地要有许多来往,因此新城的位置都距大城市比较近。

4、基础不同。英国建立的卫星城基本是空地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建设周期很长,需要20年左右才形成一个几万人的新城。而法国一般是利用原来的人居场所,把许多的小村庄、小集镇拼装起来,所以新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

5、功能不同。英国的新城考虑到要使新城便于吸收各种技术的居民就业,从单一的工业发展到多种工业。法国的新城强调吸引更多的商业、公共机构及各种文体娱乐设施,目的在于限制巴黎市区或其他大城市中心第三产业的过度膨胀。

6、布局差异。英国新城呈同心圆内星状分布;在几个不同时代建设的新城,选址都在环路周围,比较分散,有明显的功能分区。法国的新城为手指状的格局,沿着几条放射路发展,放射路之间有楔状的绿地,新城由于是在现有的村镇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因此结构比较松散。

7、建筑差异。英国在建筑方面继承了英国的传统特点,比较严谨,形式上较整齐划一。法国新城建筑形式多样,布局灵活,显得生动活泼。

总结了英国和法国卫星城建设与超大城市的疏散经验后,仇博士进一步提出了值得我国深入考虑的几个方面:

1、任何一个超大规模的城市,它的卫星城的规划建设必须要求在新城的某一个方面产生足够的反磁力。

2、新城镇不在于大,而是要富有特色化,与主城的互补性,展示稀缺性等。

3、每个反磁力中心应该有一个生活中心,包括商业、娱乐、高水平的教育和卫生机构。

4、卫星城的产业应形成集群并与主城有互补。这种集群的形成,使得某一产业在全国以及全球的生产力中占据优势,并且与主城的产业实现互补。

5、卫星城的建筑风格应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並与周边自然美景相融合,形成有特色、与主城差异互补的增值空间。

6、卫星城的基础设施应遵循“微循环”的新理念,并作为生态示范城市来设计建设。用生态城的理念来建设超大规模城市的卫星城,可以降低环境保护的成本,实现更加高效的发展。

(文稿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核对)

演讲人:仇保兴博士,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现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

整理者:金璐璐,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2015级硕士研究生

相关刊物